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鄭伊健




「。。。就是看到這個封面照,就會想起<<吻感>>。最近,我又找找看其他鄭伊健的唱片封面照,簡直就是同一個THEME,是一種他獨有的從容。」



因工作關係,需要在網上找一些圖片,向小朋友帶出EVERYONE IS DIFFERENT, EVERYONE IS SPECIAL重點,找來很多不同人的照片,如甘地呀、梵高呀、愛恩斯坦呀、普通中學生呀、運動員呀、傷殘人士呀,又有長毛、欣宜、王迪詩,很多很多,拼在一起,真的很有EVERYONE IS SPECIAL的感覺。還找來一張圖片。。。



第一次看到鄭伊健<<LIFE>>的唱片海報,是在一家唱片店的櫥窗玻璃上,我只很定神的去看著,當時我不知道是一種甚麼感覺,就是很想多看幾眼。到現在,我便知道這是甚麼一回事了。我不是想多看鄭伊健兩眼,當然我也很喜歡他的歌。我只是覺得這個封面跟當時的派台歌十分相配,就是看到這個封面照,就會想起<<吻感>>。最近,我又找找看其他鄭伊健的唱片封面照,簡直就是同一個THEME,是一種他獨有的從容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香港,可能歌手都只是一件商品,經理人、監製、填詞人、作曲人、唱片宣傳部等等去負責包裝,一個歌手不足以代表自己。如果這些唱片製作,也有鄭伊健的真實喜好及感覺在當中,即是說多年來在他的歌手生涯中,變化其實不大,我的意思是他沒有被社會的洪流而將他自己變成另一種模樣的人,這是不錯的一件事。


有人覺得鄭伊健不懂唱歌,但我幾肯定,他是命中註定的藝人,在他還在訓練班時,導師說他不適合演藝圈,勸他要多交際為自己多爭取機會,他依然故我,未幾,就有導演找他拍劇,未幾,更當上男主角。有時,自己爭取是好嗎? 都不及天給你一個機會來得又快又準。就算這十幾年,他被外間評為懶惰,作品產量少,他仍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,電影<<春嬌與志明>>中,<<動地驚天愛戀過>>的出現,令電影生色不少,逗得觀眾哈哈大笑,能哈哈大笑,因為有共鳴。他的歌確實感動不少人,能感動人的歌,除了幕後製作之外,演繹者功不可沒。




「要是聲線亦耗損,就以五指奏下去,指尖一旦亦擦穿,就以記憶唱下去,思緒彷似行雲,讓感受像流水,如能繼續唱都必須唱下去。」







看過鄭伊健近年一個訪問,他拍《古惑仔》系列時 (即外間形容他所謂的「高峰期」時)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,現在反而更明白自己,狀態比拍《古惑仔》時還要好。


外人知道的有幾多?最明白自己想要的,從來就只有自己,和上帝。 我為他而心感慶幸。


我希望他繼續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作品。

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

看破迷思,實現理想

《挺身而進》讀後感

「會因為展現能力而不被喜歡嗎?萬一被人拆穿,其實自己不是那麼聰明,怎麼辦?可以事業、婚姻、孩子都兼顧到嗎?」

 
 
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:如果我毫無畏懼,我會怎麼做?
 
作者Sheryl Sandberg是Facebook 的COO,工作是她的熱情、理想,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,由中學、大學至工作,由小至大,她都知道自己是個有能力的女人,但同時,她有著很多迷思。。。
 
會因為展現能力而不被喜歡嗎?萬一被人拆穿,其實自己不是那麼聰明,怎麼辦?可以事業、婚姻、孩子都兼顧到嗎?
 
展現能力而不被喜歡,有很多因素,相信其中一個原因,是有些人其實不知道自己生來要做甚麼事,其實每個人生在世都有自己的獨特位份,當有一天,自己很明白這個的時候,也不再需要去跟看來比自己有份量的人比較了,因為已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甚麼。可能作者都知道這點,所以自己發旺的同時,還寫書、舉行分享會、成立LEAN IN組織。。。身體力行幫助更多人起來實現自己理想。每人各施所長,各有小宇宙,明白自己在生命中要做的事,明白自己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,人的思想也會正面起來,為社會減少戾氣,讓世界變得更美。
 
作者以前很擔心被別人拆穿其實自己不是那麼聰穎,所以跟自己講自己是很有信心的,對自己不停講,就會變真有信心。我覺得作者這個迷思挺特別的,果然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。於我,被拆穿又如何?都只是對方認為的拆穿、「覺得」。眼看都未為真,更何況只是「覺得」。我有我的生活,就由得人家去猜個夠咯。
 
現今女性,很多都有Have-it-all迷思,要成為成功的職業女性、又是甜美的妻子、又是照顧周到的媽媽。欣賞作者的人性化,她舉出人無完美,太過要求自己只會常認為自己不合格。凡事,完成比完美重要。心意完美,但貴乎盡力而為。那麼滿足感會更大。
 
其實這本書比較側重女性方面,叫女人要起來呀,男人要幫女人呀之類的,但我留意的,是作者的親述工作及生活體驗,所展現的真實及真誠,例如,她很大方分享有次公幹途中發現自己女兒有頭蝨,攪得她十分徬徨。。。她也提到,領導者的真誠很重要,讓團隊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,拉近隊友之間的距離。。。這些寶貴的點滴都能鼓舞在職場上的任何一個人。這並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功的書,是幫助我們站在原地守護自己理想這回事。
 

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

20151209


 
 
 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說的話。

只在於會說,還是不會說,用甚麼方式去說,幾時去說。

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

我們都是對方的老師


我對電腦的認識不多。

最近,因用電腦下載一些東西,而中了木馬。。。我試了NORTON,好像沒有甚麼好轉。一上網頁,就有些廣告彈出來,很麻煩。

我班上有位六年級的青年人,他對電腦很熟悉,我就跟他閒聊幾句最近我的電腦中了木馬,他叫我安裝360,然後我就試試看。有些地方我不明白,我就問他,他在旁悉心講解。經過兩次掃描之後,我的電腦尚且正常過來,沒有彈彈廣告。暫時用電腦也很順暢。

我跟青年人笑說: 「謝謝。我又學會了新的東西!」

我們每個人都是對方的老師。

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

要是我能留下

 
 

 

《If I Stay》讀後感

「到頭來,活著,是出於一份愛,一份希望。」

 
 
一場車禍,至親當場死去,只有她的靈魂留在半空中,她思想,到底她應跟著至親一起離去,還是醒來,繼續好好過自己的人生。
 
走,還是留?留,還是走?
 
 
女主角Mia說,Dying is easy, living is hard.
 
逝去是一時,活著是一世。活著又會是甚麼光景,她要好好思想一下。
 
所以她不其然緬懷自己跟身邊人的種種。她與祖父、好友Kim、男友Adam及音樂營的關係,最特別。
 
祖父平時說話不多,但總在守護Mia。帶她到三藩市參加音樂面試,順道遊覽,兩爺孫去high tea、 shopping、吃吃喝喝,令整個旅程都很愉快。在Mia昏迷時,祖父陪伴在側,跟她一邊輕聲細語,等她回來。Mia由衷感激,總想對祖父說聲謝謝。祖父母總是一些人說話最少,但他們付出的真心可真是每次想起都會感恩,這是世界上美好的一件事。
 
好友Kim平常說話是Sarcastic的那種,但她鼓勵Mia不要放棄大提琴。Kim拿來Nirvana的歌,當中居然有大提琴伴奏,讓Mia知道拉古典大提琴可以超酷!Kim還提議Mia去音樂營, 在營裡,Mia真正見識到,認真對待古典音樂以古典音樂為理想的人有很多,她不再當自己是傻子,更與營友不停操練,提升境界。Kim不是掛名閨密,實質八婆,她是真心希望Mia成功的真好友。
 
Mia這樣形容向她表白的男生,
"he looked straight at me, so I could see the green and browns and grays swimming around in his irises."
即是她的男友Adam, Mia不時提到,他有一雙美麗的眼睛,一看便醉倒,其實,她覺得自己好幸運,自己只是一個拉大提琴的傻子,居然吸引到搖滾帥哥, Adam為請Mia去馬友友演奏會而送了兩個星期比薩。Mia曾經想放棄大提琴,因覺得自己不夠潮,跟Adam有距離。在化妝派對中特意攪個搖滾女造型,希望更吸引男友,最終弄得自己疑心重,哭哭啼啼,到底你鐘意我搖滾look定係古典look?究竟你係咪真係鐘意我架?Adam 話,我愛昨天的你,也愛今天的你,也愛明天的你。誰說搖滾帥哥不能愛上古典音樂女?不在於喜歡甚麼音樂,而在於態度,正如Adam所說,他從沒看見過一個人對音樂如此投入,而這個人就是Mia。
 
在音樂營,Mia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。Simon跟Mia一樣拉大提琴,他們互相鞭策。Peter叫Mia要跟有目標有動力的人玩音樂,才會更上一層樓,怪不得Mia常常覺得自己拿著個大提琴像個傻子。還有Elizabeth, 又漂亮又有氣質,拉得一手好的中提琴,Mia超妒忌。。。好想像她一樣。這些經歷都是超可愛。
 
If I stay. If I live. It's up to me.
 
當一個人,活著時的回憶那麼美好,還會捨得揮袖而去嗎?一日之內失去父母及弟弟,仍在世的人會足夠讓Mia有生存的勇氣嗎?逝去容易,活著難,要活著的理由是甚麼?
 
到頭來,活著,是出於一份愛,一份希望。Mia還有浪漫的Adam、為她著想的Kim、視她為寶貝的祖父、還有她夢寐以求的音樂學院,還有很多很多。。。活著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繼續愛,去繼續有希望。
 
好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,現在去睡,明早一覺醒來,我們仍想著自己希望做的事,希望看見我們所愛的人。
 
要是我能留下。

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

太單純?


如果有人說你太單純,
這時,你可以反問對方:
「不單純,對閣下又有甚麼好處?
你最後又得到了甚麼?」

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自己最清楚自己




世界上,
有很多人跟你說 「你要這樣」「你要那樣」;
其實,
就只有自己,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。

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

人生才是我的正職

 

人生才是我的正職 --
《給回來的旅行者》讀後感

 

「我不是孤獨流浪,我有同行者,他們埋藏在世界不同角落,都一起走在人生的旅途上。」

 

 
 
第一次看到這本書,被封面上的一句說話吸引過去: 「人生,才是你的正職。」跟我本身相信的 -- 人生是一場旅行 -- 都相似。當我拿起書翻了幾頁,我讀到一些文字。。。
 


「一個人走在世界的路上,真的不會只有一個人。在世界某處,還有另一個人陪著你一起走。。。」

「與其把長途旅行當生活,不如把生活當長途旅行。」

然後,我又看到書內好些圖片,拍得有點味道。

我相信,這是我會喜歡的書。

作者藍白拖是一個曾在世界各地流浪的人。

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的真實,甚至呈現出他的缺陷: 無力感、偏執、自我中心、不夠孝敬父母。。。他帶著很多人生的疑問踏上旅途。他在寮國遇到一位洋人,這位洋人平時不工作,每天只抽大麻、開派對、玩音樂,他便對自己說,他不要像這洋人一樣。旅途上的所見所聞,加上時日的沉澱,致使作者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踏實做工、謙卑做人、對父母關愛憐憫,也熱衷與他人分享。作家,就是以自己真實的生命,來影響別人的生命。

還有那些會說話的圖片,有的壯闊,有的哀愁,有的能喚醒人。。。我注視這些圖片良久,我相信拍照是其中一種表達思想的方式,從圖片可感受到作者旅途上的心情: 流浪者的心是壯闊的,有時會哀愁,有時會迷失,走過一些紛擾後,彷如重生。

適逢與家人結伴到台灣探親,書中的一段,恰如在呼應我旅程的感受。

「現在回頭看,一個人旅行時的確走得比較快,但走太快容易跌倒與孤單; 一家人旅行像是兩人三腳遊戲,要學會溝通、合作、扶持,雖然走得慢,但會有人扶住你,會有人陪著你一起歡笑與抱怨。這些都不同於一個人的孤獨流浪。」

我知道,我不是孤獨流浪,我有同行者,他們埋藏在世界不同角落,都一起走在人生的旅途上。聽說,上帝都給每個人使命,但得經歷一些困難,一些歷練。有人好像作者一樣,放逐自己到天涯海角,得來一堆人生感悟,感動他人,有人好像我看過的一位演員,小時父母離異,久久不能釋懷,終發現舞台能釋放他的情感,多年後,他變成一位國際級演員,他的作品,甚至他不經意說過的話,都滋潤人心。

人生是默默耕耘得來的。是的。人生才是我的正職。

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20151110



多謝像大姐姐一樣的朋友,帶我來到
王心心 x VOCO NOVO新詩舊詞音樂會。

令我偶遇余光中老師的詩。以歌唱形式演繹,又是另一種味道。



《鄉愁》

小時候,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。
我在這頭,母親在那頭。

長大後,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。
我在這頭,新娘在那頭。

後來啊,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。
我在外頭,母親在裏頭。

而現在,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。
我在這頭,大陸在那頭。


之後,在youtube看到王心心老師的其他演出,有驚艷的感覺啊。




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

感性可以很健康


「好好擁抱感性,感性其實並不肉麻。正視感性及付諸行動,會令感性來得很有意義。」







很久以前,有一段時間,我發現我的整個人有一種不連貫。我能在人前開懷大笑,笑得淚都掉下來,但有時一班朋友圍著玩時,我會躲起來想東西,看過一些電影、聽過一些音樂、春夏秋冬的變換交替、樓房拆卸、有人在街上行乞。。。我的心會酸。有時,我會跟別人說,你看,他很可憐,年紀大了還要在外行乞,然後,別人便會跟我說,他可能年少時拋妻棄子才落得如此下場。但我仍是會感覺他很可憐,心酸酸的。

後來,才認識到,這是一種感性。

之後,我很糾結,我不明白,我可以瘋瘋癲癲的,我可以不顧儀態在街上狂奔。。。我笑點很低,但為甚麼我會有那麼多傷春悲秋的感覺呢?

後來,才認識到,原來人是有很多面的,不是單一的情感。一個人可以感受愉悅,同一時間,也可以憂愁。

<<玩轉腦朋友>> 裡的阿樂及阿愁 (又講呢齣戲。。。),阿樂經常很懷疑阿愁的存在價值,直至有一次歷險中,遇上乒乓,當乒乓沮喪時,阿樂類似叫乒乓要keep fighting、加油,怎料乒乓顯得更無力,阿愁只是說,我很明白你的感受,於是乒乓哭了一場,便沒事了。阿樂才領教到阿愁的威力。

生存在世上一些年,領略到其中一件事,就是,感性可以好健康。當一個人明白自己原來有感性這個部分之後,反而會豁然開朗,在生活態度、喜好、工作、人際關係都有更適合自己的發展。當一件事放在面前時,if you don't feel it, don't do it, 如果感覺對了才做,即使是小小的,但會更有踏實感,更有目標感,更用心排除萬難,因為這是一件於自己很有感應的事。

聽過張陳培南師母的講道,非常深刻,她以<<玩轉腦朋友>>這套電影做借鏡,鼓勵我們明白自己的情感,阿樂、阿愁、阿憎、阿驚、阿怒都要一同正面發展,不要將自己藏起來,也不要懷疑自己,當我們是一個正面而有溫度的人時,我們的表達會成為很多人情感的出口。

有段時間,被標籤為「愛玩面書」、「愛炫耀」、「愛集合世界焦點」。當時,很無奈,開始把自己藏起來,因為不想再把誤會深化。後來才看通,社交平台是其中一種人與人之間愛的互動。不想再隱藏自己,好想將自己的意念與感覺以正面而有溫度的方式分享出去。 正如家母所言,總有人會想看自己的文字,因為這個世界有千千萬萬人,有千千萬種不同的需要。

好好擁抱感性,感性其實並不肉麻。正視感性及付諸行動,會令感性來得很有意義。「滋潤人的,必得滋潤」,是愛,是互動,是鼓勵。感性得嚟好健康。

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他們不寂寞

《又被寂寞發現》 讀後感

「年輕的時候,我們看自己是一粒微塵,原來不知不覺,對身邊人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地位。」


 



有一些年,我都在找這本書,最後,我在公共圖書館找到它了! YEAH!

梁望峰的作品,情感細緻,但簡潔易明,又不失幽默感,青少年閱讀起來很順心。我早已超過閱讀梁望峰作品的年紀,但每翻開一頁,都會心微笑。

全書記載了天定和觀雪的書信來往。 主角的名字有點土,令我有點發麻。因「寂寞難耐」四字,從此兩個不相識的人便連在一起,成為筆友。如果有人寫「寂寞難耐」四字去徵筆友,對唔住,我會笑咗,因為真係好土。「寂寞難耐」亦會令我想起李宗盛,就會型返少少。不過都係會起雞皮。

但是,一直看下去,便會很開心。故事背景是那個還會在茶餐廳借電話的年代,大家開始玩起ICQ來,但天定選擇了寫信交筆友,深信書信比ICQ真實。看他們之間的書信,是中學生之間的真誠及坦蕩蕩。天定說自己考試考得很差,立即躲在廁格裡撞門; 觀雪覺得自己平時做的沙律很好吃,於是抄一個餐單給天定,而天定回她一個公仔麵餐單,還誇口煮公仔麵需要心思、是一門藝術; 觀雪給天定寄上一個心理測驗 (一封信),然後天定就答 (一封信),然後觀雪就分析天定的答案 (又一封信),然後天定說這個測驗有點假 (一封信),然後觀雪又再寄另一個心理測驗給天定 (一封信),天定又答 (又一封信),觀雪又分析天定的答案 (一封信)。。。看似幼嫩,但這就是中學生的情感流露方式,那麼的單純,所以會心微笑。

曾經跟友人提起過,如果我年少時去住HALL的話,不足三天,我的室友會知道我很多私密,因為那個年紀的我就是很喜歡跟人甚麼都聊。所以很珍惜年少時的回憶。想起一件小事就寫一封信,無無聊聊,卻很有趣,曾幾何時,同在香港,但跟朋友也以書信來往,是的,收信的一刻,精神會振奮起來,就好像天定收到觀雪的信的反應一樣。

觀雪表示不想打擾天定的溫習進度,所以不給天定回信,天定卻看觀雪的書信很重要,沒有了觀雪的信,只有書本,才是真正的寂寥。 年輕的時候,我們看自己是一粒微塵,原來不知不覺,對身邊人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不論最後一封信有沒有寄出都好,其實,他們一點也不寂寞,因為有了彼此。他們很好。


後記: 我依照天定的「好介紹」,做了一個「天定公仔麵」。好簡單,公仔麵一個,不要煮太熟,要剛剛好。另一邊廂,把一隻雞蛋跟味粉拌勻,然後趁熄火前倒在公仔麵上。我實在超有好奇心。結果我得到平常煮熟公仔麵一個。多謝觀賞。

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

20151104




我深信除麻雀呀、孔子呀、四大發明粥粉麵飯呀,中國的好東西還有餃子。百吃不厭。雖然沒有親手包餃,但親自下廚,加上陳醋,別有一番滋味。


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

小學生學副詞

「我試去問一些中文程度尚可的大人,他們也覺得很奇怪,認為小學生去分辨這個有點過早,中學時才會學到的。其實是更像在問一個小學生『你認為生命是甚麼? 你認為死亡是甚麼?』。好抽象。」




剛剛跟小朋友講過甚麼叫副詞。他讀小四。

老實,以我記憶,在小學時,於中文科,未真正學過甚麼叫副詞。跟大家溫故知新一下 (又或大家從來沒有聽過),我手上的筆記是這樣記載的:

「副詞是用在動詞、形容詞或主謂詞組前面,從意義來說,副詞主要表示時間、處所、範圍、是或否、情狀、語氣和關聯等的詞。」

講一些例子吧。立刻、即刻、漸漸、慢慢、還在、總是、偶然、到處、獨自、東、南、西、北、極、格外、頂 (不是粗話。即是你可以說「我頂喜歡看電影的!」)、僅僅、果然、依然。。。太多不能盡錄,給你一條連結慢慢欣賞,反正我就不是要教大家中文。https://hk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70419000051KK04164&p=%E5%89%AF%E8%A9%9E%20%E4%B8%AD%E6%96%87





筆記中也記載形容詞及副詞的分別。我看見小朋友很耐心做一道題目:

「光是這一項發明,就用了他半生的時間。」

請分辨出當中的「光」字是形容詞還是副詞。

小朋友答案: 形容詞。


好,下一道題目。


「光說不做的人,只會浪費時間,是不會成功的。」

請分辨出當中的「光」字是形容詞還是副詞。

小朋友答案: 副詞。



問題來了。



其實兩句當中的「光」字,意思都一樣,第一句意思是「淨係呢項發明都用左佢半世人時間啦!」,第二句意思是「齋講唔做,浪費時間!」,都有「淨係」和「齋」的意思。


既然兩者同一意思,小朋友為何將一個定性為副詞,另一個定性為形容詞?


我突然在想,小學生去分辨哪個是副詞哪個是形容詞,真的能分出來嗎?我試去問一些中文程度尚可的大人,他們也覺得很奇怪,認為小學生去分辨這個有點過早,中學時才會學到的。其實是更像在問一個小學生「你認為生命是甚麼? 你認為死亡是甚麼?」。好抽象。所以,為應付考試,叫小學生去強記是一種方法,看見某些字便自然代入,不花時間深究太多。於英文而言,有「ly」的就是adverbs,如happily、joyfully、independently,都是可一眼看出的。於中文而言,要分辨出副詞,除非小朋友看通了它的真正定義,否則都是要強記課本。

朋友的一句,令我細味: 「世上只有小童才能感受真實,大人太多『國王的新衣』了。」

我有個迷思,為何將小學的學問攪得那麼深奧?提早學習成年人思維真的會令孩子更聰明?不禁思想,我們所身處的社會,是一個怎樣的社會?我們又其實是怎麼樣的一班人?

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

閱讀有感 20151030


「無論你的夢想有多小,或有多大,每個人都應有追求自己所願的勇氣。」






有次跟朋友聊,講起自己平生兩大最愛,一是衫,二是書。

有人天生麗質,所以愛衫,愛裝扮,穿甚麼都漂亮。有人天生聰明,所以愛讀書,一讀就曉。我兩樣皆不是。

小學時,每天我都有很多功課,當時的我很難想像,星期一至五都對著書,然後空餘時間又是對著書。直至中學,有兩年時間在加拿大,有一點是被迫到埗,心裡的鬱悶久久不能散去。幸好我們一家都是愛書之人,basement裡的書裝滿了一櫃一櫃,隨手拿幾本來看,不知怎樣,心裡舒坦不少。

去到中學,我的衣著仍是很隨便,甚至是土包子,我也太純真,認為內在美能衝破一切。未幾,我開始觀察怎樣可以穿得再好一點,甚至會請教別人,好讓別人多給我意見。於是,我等到一個機會 – 當我一上大學,我最關注的第一件事,是如何給自己一個耳目一新,好好地給自己一個新形象。自此之後,我對服裝有要求,甚至學起化妝來。認識到做一個內外俱備的人的重要性。

翻看很多人的人生,都不是因為優良天資而成材,相反,有些人是因為他們本來就甚麼都沒有,只基於一份單純的渴慕,認為對的,就去做,很簡單。知道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嗎? 在巨人歌利亞面前,小牧人大衛甚麼都不是,但他一心只想辦法打敗歌利亞,力不能勝,唯有智取。弱勢轉化成強勢。

(更多有關資料,可參閱以下連結:
http://sophomoreloves.blogspot.hk/2015/09/blog-post_21.html )

一位中學生跟我提過,他懷疑讀書的意義及價值,不想用功,不想上大學。。。

 「 做YOUTUBER都好搵到錢架,做咩要入大學?」

年紀漸長,才會更明白,上大學不單是拿一張沙紙。人生是一場旅行,很老土,也很真。讀大學也是整場旅行的其中一站。是的,有些人沒有上過大學,也很成功,所以我說,讀大學是旅程的一部分,你會用「成功」或「失敗」這類形容詞去標籤你的旅行體驗嗎?上大學後,將會獲得一個前所未有的人生體驗,可能你自始就被改變過來,你的世界也被改變過來,何不一試?

(旅行、體驗不代表閒盪、發夢、不做事,當然在大學也需要爭取好成績,不要理會坊間所言上到大學就等同上了岸,小學中學時幹得那麼辛苦,大學時就好好胡混一番,過來人身份告訴你,你將來會感到若有所失的。這些可延伸出另一話題,容我們往後再探討。)

無論你的夢想有多小,或有多大,每個人都應有追求自己所願的勇氣。不要一味將自己放在一個酸溜溜的罈子中,覺得自己不能走出框框。認清自己想要的,放手去追,就這麼簡單。

你今天可以說我不學無術或穿那麼多年衣服仍是醜,我沒所謂。我很滿足,我想做的,我勇敢去追了,已突破了昔日的我。

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

20151029



旅行文學是有其吸引力的。

不同年紀,自有不同體會。

祝福大家。

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寫BLOG有感 - 20151027


「有時,可能走得愈快,便愈容易迷失,因為太急著趕路,而忘記了初衷。」





最近看某演員的專訪,他決定做與不做一個角色,有這樣的考量。。。 "If you don't feel it, don't do it."

跟爸媽討論上課前唱國歌的問題。其實香港以前是英國殖民地,上課前都不唱英國國歌,不如隨便找一個街上的香港人來問問,對中國還是對英國更有歸屬感?不是每天重覆,就會接受,就能產生連結。

寫字也一樣。本來,我以為最多三日就能寫完一篇。最初還可以,因為一堆資料在腦袋裡塞住太久,寫呀寫,寫呀寫。。。後來我發現獲得資料後,最好應給自己時間消化一下。寫讀後感便最有體會,讀完一本書,用兩日讓自己好好想想全文的喻意、人物之間的關係,甚至一本書單純給自己的感覺等等,再加上工作及其他生活瑣碎,三日就要寫好一篇,可以讓自己變得很忙。

最近,發現人真需要休息。工作完了,好好睡一覺或看一看電視或發一發呆都是需要的。不要將時間表排得太鬆散,也不要把它安排得太密。太密的時間表,會讓人變得焦燥急亂,而且也會錯過很多美好的時光,例如和家人及朋友相處的機會。



聽說,走得快,可讓人在短時間內觸及更多事情。但有些事,不可為令自己走得更快而擱在一旁。有時,可能走得愈快,便愈容易迷失,因為太急著趕路,而忘記了初衷。


If you don't feel it, don't do it. 堅持感覺對了,才做,堅持感覺對了,才寫。踏實地走每一步。

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不在其位,不明所以


<<邱吉爾 - 樂在危險的人生>> 讀後感

「。。。人生自當險中尋 (live dangerously) ,隨遇而安。不要害怕,船到橋頭自然直。」





看這書的心態,並沒希望去評邱吉爾的功過,或好像忠粉一般往他的臉上貼金。我常懷著一個心態,我只是一介小女子,去評論世界級領袖甚至一個擦身而過的人的功過,未免太武斷。旁人指指點點很容易,身在其位才明白箇中滋味。正如邱吉爾為擁護愛德華八世,在國會被同僚怒轟,攪得淚奔收場。 擁護一無是處的愛德華八世,邱吉爾的想法有時令人費解。他活該被冷待,但一個領導人所想的,可能一心只想顧全大局,或另有苦衷。這一幕感覺好涼薄可憐。

作者利用簡潔的文字,輕鬆的方式來簡述邱吉爾的生平。

邱吉爾仕途上處處被誤解波折重重,他以繪畫來醫好自己心中的痛楚。他用色鮮艷,盡顯心中的熱情,朋友都樂於收藏他的作品,最後更在藝術界佔一席位。正式無心插柳柳成蔭,外在內在俱有所得。

後期對流言蜚語的態度更練得爐火純青,最亮點莫過於他向喝倒采的人獻上飛吻。

邱吉爾的文詞秀麗、情感真摰,不畏任何阻力,不理別人的眼光,感覺來到便寫。一次股市失利加上勢力流失再加上車禍身受重傷,寫下動人的篇章:

「天地有大愛,給與大地兒女不論人類、禽獸之試煉,不致超乎上天的惻隱之外。世間所謂之煉獄折磨,若非出之於人類的殘酷,根本無以致之。至於其他,人生自當險中尋 (live dangerously) ,隨遇而安。不要害怕,船到橋頭自然直。」

他以八十歲高齡卸下首相一職,為最後一場演講精心準備:

「黑夜終有破曉之時,公平競爭、友愛世人、尊重正義和自由,終將帶領苦難的世代大步邁進,掙脱吾人淪落之醜惡世紀,平靜、凱旋向前。值此之際,切莫退縮,切莫頹喪,切莫絕望。」

他死前的遺言是:「真受夠了這些。」偉人有他自己的內心世界,有他獨有的掙扎,被吹噓過度,被批評過份,是不身在其位,不完全明白箇中感受。

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

閱讀有感 20151014


「人生,很重要的,唔扮野,做自己。」



寫文章的好處,就是可隨時回顧以往的所思所想。翻看以往自己寫關於看書的文章,感覺很有趣,也得著一些啟示。


記得某年一晚,跟朋友專程到一個別致的餐廳聊天,點了特色的飲料,吃著惹味的黑松露薯條,大家都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。。。


「其實你的外貌根本就跟你的行為愛好不相配,所以一般人就會覺得你『扮野』。」


我不介意她這樣坦白。坦誠是維繫友誼的好方法。


我也並沒有懊惱。引用張家輝在<<激戰>>所言,活到這樣的年紀,做甚麼事還需要人理解嗎?

更何況,我自小就覺得,讓人猜不透是挺好玩的一件事。人與人,人跟自己,相處時需要摸索及有「發現新大陸」的歷奇性、奇趣感。到底你是誰?我很想知道。啊!原來你是這樣想的!真好,跟你又近了點。

所以,我只管開開心心做好我的事,包括閱讀、寫讀後感、投入讀書會。結果,我得到前所未有的愉快及平靜。而且,還在一眾戰友身上 (或稱書友,提到一個「戰」字,又好像未免有點激動),感受很多。

其中,一位書友分享了一本書,書的作者本身是打工族,因喜好使然,毅然半工半讀哲學博士。我看到這個,立即LIKE! 多讀書,此終是好事,隨自己喜好讀書,更加事半功倍。令我有一些「異於常人」的計劃,也得此作家的啟發,確信需要火拼進行。

又,一位書友讀到一本書,是講及生與死、人與人。思想一下,如果我們下一秒就掛,還會是這樣做人嗎? 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,即使不捨,也該心存感激,然後揮手道别。」我低頭,想起我逝去的親人。


喜歡讀書會的氣氛。要是真每兩個星期讀完一本書寫一個讀後感,那該多好。我還想好了,這一季都選男性作者的書,下一季選女性作者的書,要看一本梁望峯,一本卓韻芝,也要看關於以色列的。。。


人生,很重要的,唔扮野,做自己。我經常提醒自己,我是中學時常在圖書館閒蕩的那個我,我是熱愛追求知識的那個我。

正如,大家也一樣,要做自己,無人能阻。

借自己的分享自己的 -- 五年前寫關於看書

「和一堆書,就渡過幾十個年華。」
 




回看自己五年前關於看書的文章,覺得是挺有趣的。那種真,那種心,讓我回味。


看書
二零一零年八月三十一日
這兩星期生病,而在家休養期間,便持續了我最喜愛的活動 -- 看書。

記得小時候,不喜歡看書,只看畫報,《兒童樂園》、《黃巴士》家人買來為我而設,實情是我更愛看他們的《明報周刊》及《姊妹》,因為畫報上有漂亮姐姐,她們都是長得好看穿著華衣美服的藝人及模特兒。有一段時間,媽媽阿姨看完的《姊妹》,我都悄悄收集起來,詳加細閱,最喜歡看每期的時裝配搭及婚紗介紹。

到初中,除各式畫報外,開始看亦舒,覺得埋首書本這個活動,很適合當時不愛運動又忽陰忽晴的我,然後就開始到圖書館,專挑名著來看,其實我沒耐性看完整本,莎士比亞翻過幾翻,張愛玲十年後看得懂十年前看不懂,巴金的家春秋很長很長。。。亦會買些流行小說來看,李敏、張小嫻、阿寬,可能以上三人皆是編劇,創作出來的故事大綱及文字富有戲劇感及幽默感,較容易消化,從來不看席絹的,驟看那些朦朧少女書本封面,我看怕!

交交集集,形成今天的我,很多書看看無妨,只要大綱夠吸引,或涉及當時學習的領域,又或者作家本身是個有趣人物。

承接我既有對編劇出身的作家之興趣,李碧華至今我仍是追捧著的,看《霸王別姬》及《川島芳子》的書比看電影精采得多,電影都把這兩個故事拍得太單薄了。。。

張愛玲以傾城之戀最著名,但我卻偏愛紅玫瑰白玫瑰,沒事做便拿出來翻看,然後發發呆,男主角張振保事業有成,處世謙遜有禮,性情不慍不火,是男人們的模範,但在愛情上有常人一般的激情與迷思,他同時有紅玫瑰,與白玫瑰。

「娶了紅玫瑰,久而久之,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,白的還是『床前明月光』; 娶了白玫瑰,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,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。」

最近開始留意林燕妮,發現她的一生都夠精采,年青時是ball后,又是廣告公司老闆,又是香港最受歡迎作家之一,下半生洗盡鉛華,對世情看化,但並非不問世事,依然好學,至親相繼因癌病離世,處世態度卻輕鬆活潑,例如她以動物百態來跟人類一些慣常行為作對比,都夠有趣。

「像雄獅般跟母獅做了一次愛,母獅生下幾頭小獅子,雄獅便跑掉了。沒有獅子會說牠是負心漢,母獅也不在乎,獅子界沒有怨婦的。」

「人麻麻煩煩,下雨要打傘,你見過要打傘的老虎嗎?」

還有,年輕女i-banker的成長歷程、內地作家看香港男女百態、台灣名人父子談做人處世、香港百年企業發跡史、漂亮又敢言女律師生活點滴、每頁只有一個句話的、末代皇帝自白、可愛女名星下廚心得、影后教減肥。。。無無聊聊一大堆。。。

以往看書,是為看人家所寫的,感到認同,便成了自己的信念。後來,人長大了,更加認識自己,有自己的思考模式,看人家的文字,像是在認識一個人或一個人的敘事觀點,加以思考,或跟別人討論,打入腦海去,可能是一個結論、一些討論經過、一些別人的看法、一些以後的生活實踐,甚至是一些回想。

很多人求學時期對學業著緊程度很一般,但對課外書本的追求卻是持之以恆,得來的感悟是銘記於心,學以致用,令我印象至深。

和一堆書,就渡過幾十個年華。


 

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

有一種情叫一起探索生命


<<星期一的心靈夥伴>> 讀後感

「致為生命一起努力的我們。」





真誠會令自己受傷,而且不是能攀高的表現,智商高的人通常狡詐,無敵就應當寂寞。我一直對以上論點存有保留。 如何「靈巧像蛇,馴良像鴿子」,是學問。

作者John Kasich (港譯為卡西奇,書中稱為凱西克) 是美國政界猛人,日理萬機,擁有很多人夢寐之求的,亦習慣在爾虞我詐的圈子裡面面俱圓地打滾,但他壓根兒對生命的熱情,令他鼓起勇氣,組成尋求生命真義八人組。如斯一班猛人,每個月抽出兩個星期一,不講利益純粹探求人生。他們的討論特色是夠真誠,有疑惑就問,有意見就講,用腦思考,用心感受,維持廿年之久,由互不相干,至現在已是彼此的密友,互相扶持。他們也承認這兩個星期一次的約會,是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
全文敘述是一種淡淡的感覺,但帶出不少愈咀嚼愈濃烈的感動位: 有位成員不能再親身參加讀書會,凱西克為著作此書,特意訪問這位昔日書友,「他說,自從離開小組後,他的心中就有個洞」。一個大男人,而且是高高在上的男人,他描述自己的心「有個洞」。世上每個人都只是凡人,他就跟我們每一個一樣,當失落了一些東西 (有時,甚至不知道欠缺了甚麼東西),心裡有個洞。正如凱西克在文中提及,他們是普通人,比較繁忙,腰圍有點粗。他們一班被視為精英的普通人,每次讀書會就好像執拗的大男孩們在為自己的疑惑辯論,也讓人會心微笑。

全書後半段紀錄他們的辯論話題,當中亦是不少人所苦苦追問的,例如: 為何有戰爭? 為何上帝容讓大批大批的人死在一個殺人狂手上,而殺人狂能在世上大搖大擺的活著? 他們一邊廂在書中討論,我另一邊廂好像溶化於其中,有了自己的論點,也是我一直的看法 對於大壞蛋,活著可能比死更難受。

只要心存善念及希望,無論生命處於任何光景,也值得跟身邊人一起細味生命,享受生命,明白生命。致為生命一起努力的我們。

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

20151005


 
 
「有一天我們總會知道信靠恩賜和信靠賜恩者有甚麼不同。恩賜也許一時好用,可是賜恩者是永久的愛。」

無論有沒有信仰,也是值得細味的一句。

人會老,萬物有窮盡,頭上的一片天此終不變。

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

緊握

「不是當事人,不能體會當中的苦。」






一日假期,閒逛一下,稍稍歇息,享受一份茶餐廳的西多士,已非常感恩。每當我想起同一時間世界上很多人身處飢餓之中,我便更覺得,只是有簡單溫飽,已無慾無求,不敢向上天多要。

不是每個人都有一手好牌,總是有幸有不幸的。當手執爛牌時,我會提醒自己,要更加努力,就算是爛的,都要盡力將它做得不要太爛。態度很重要。

朋友跟我不止一次提起,他友人的經歷,常常想要自殺。他的友人,我也略略相處過一下,令我印象難忘,她才藝出眾,美麗大方,做事認真,父母疼愛,衣食不愁,但多年努力追尋的夢想此終未能如願,很多時候都不能放開。 我萬分憐惜,叫他的友人凡事看開。朋友嘆: 「不是當事人,不能體會當中的苦。」

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想過自尋短見,包括我自己。猶記得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八歲,因為在校內英文成績一籌莫展,已被師長不知訓示過多少次,只覺得已走投無路。可能別人會覺得我很傻,為甚麼只為區區英文科要攪出一個死胡同,我只能引用朋友的一句,別人不會明白當中的苦。

人越長大,便越了解,每個人的路都有箇中的難處,人生的路真不易走。在旁指指點點可以不經大腦,但去愛去理解卻很難,當中可能是痛著去愛,放下自己去愛。

「當有人在絕望之中向你伸出手,你也將手伸出去,你盡可能地讓他們緊握你的手。」

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

20150930


 



間中自拍有助鼓勵自己,有益身心。
但太過火的即時轉播,實在令人想入非非。


為情況失控,感到痛心。唯望年輕人愛惜自己。
人的價值不在於別人的觀賞及掌聲。

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

十四天看完一本書

 
 
 

「。。。現在拿住一本書來閱讀的人越來越少。每個人空閒時都只拿著智能手機。為此我感到惋惜。」


 




最近,參加了一個頗有意義的活動。活動本意是鼓勵閱讀風氣及養成持之以恆的閱讀習慣,需十四天之內完成閱讀一本書,然後在自己的fb貼上讀後感。若十四天內不能完成讀後感,需要拿出30大元作慈善用途。參加此活動,我感到好興奮,因為可為社會推動正面良好風氣出一分綿力。

跟朋友飯聚,講起書這回事。朋友從事有關書的行業多年,表示買書的人越來越少,因為現在拿住一本書來閱讀的人越來越少。每個人空閒時都只拿著智能手機。為此我感到惋惜。

可能智能手機的功能好多,包括電子書,或可利用pad來閱讀。親身經歷告訴我,長期太聚精會神對著智能手機或pad是會頭痛、眼痛、手痛 ,但真真實實買本書,一頁一頁的翻開,令我感覺紓緩,至少比看電話時紓緩。偶爾,我想拿小手提包外出時,我便不會帶書,然後當天在車上一直只拿著手機,我承認我有愛靚唔愛書的時候。

有人煩惱,書太多,收藏是一個問題,對環境也不好。我有個愚見,就是自己的書可借給別人,別人不用買 (甚至在朋友圈中,一個人看完便轉借給另一個人),或到圖書館借書。可以利用最少本錢,大家看到最多的書,又可以減少使用紙張。

有些朋友看見書就怕,是因書有很多字,他們看到字,頭部便隱隱作痛。以我觀察,看多圖少字的書,甚至看漫畫書都沒問題,因能有效刺激創意思維,及學習將思維圖像化。我更視乎本身故事是否吸引,如有意思又有趣,看一下又何妨?比一直看著電話好。

當中,參加者可享受挑戰別人及被挑戰的刺激過程。我只自己默默讀默默寫,沒有向任何人下「戰書」,其實我怕打攪人,萬一我真走去挑人機,其實人家在公司有十個project在手,忙得不可開交,人家都不知講句多謝好,多謝你咁睇得起我呀,還是black面好,無端端兩星期之後要嘔五百字出嚟?

但,心裡面,我真衷心希望如有興趣參加的朋友,可聯絡我,大家就可以一起讀讀書。下一梯次會在三個月後。

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

坦誠愛

「去選擇坦白,其實是一份愛。」




愛在心裡口真難開?有時,我們疑惑,講到那麼露骨,會否很尷尬? 最後還可以繼續做朋友嗎?

話說,朋友對我曾經說過一番話,都是約十年前的事,類似叫我不要只顧為別人買手信。於我而言,是一種沉重的打擊。當時,我一心認為,手信是我與親友分享我旅行時喜悅的一個媒介。我只是放在心上,其實一直沒想過要跟她講,我亦反反覆覆思考,以為是自己有錯。時日告訴我們,原來雙方都沒錯,只是因為兩個不同的人,想法自然不同。對此事,我繼續沒有跟她講,如果一個人本身個性是這樣,講又是為了甚麼?希望她會改變?其實是否又太專制?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。後來,我看見她,我會覺得刺痛,我知道出事了。於是,我正視我的情感,去發了一個長長的whatsapp信息給她。她驚覺她多年所想的,與我所想的是完全不一樣。

人與人之間相處,不應該只去猜,是靠大家打開天窗說亮話。以為自己猜得很精準,人家一個眼神,一句說話,就能掌握八九? 其實不然。感受是很個人的,而且也不需要否定自己的感覺,說出來,可能會化成安撫及鼓勵。在感受來的時候,沒有人能絕對的冷靜及大方,除非好好去面對它。

又上了好好的一課。

然後,有一個大早,碰上一位朋友,她跟我說出,最近我講過一句話,令她不舒服,類似在疑惑她為何要不開心那麼久。當時,我立即說對不起,並且我真很開心她會跟我直接坦白講。

我們都是不可愛的,但可幸是身邊還有一些人願意去愛我們。

去選擇坦白,其實是一份愛。此二事令我很感動,令我繼續有相信友情的勇氣。 不自覺地精神抖擻起來。

那些年,我們對著一些人假笑,是因為我們此終放不下心,將自己的心再交給別人,怕會不停地受傷。

不如,撫心自問,人無完美,如果真的愛,多坦誠一次,會否帶來新的轉機?

後記:

我發現卓韻芝幫過好多人,包括我。

她的著作 <<承認你的愛>>有這樣的一段。。。

「你願意承認愛意,像傻子一樣奮力追求嗎?就是什麼也不管,吃虧也願意......
現在這些都不入流了。

大家鬥灑脫、鬥輕藐,認為只要滿不在乎,便可以刀槍不入。

『認真你就輸了。』
這句話真噁心。

噁心到五臟六腑全吐出來。
贏了又如何?獎品是什麼?
為何不肯承認自己在乎?

為何不肯承認你想付出,想不惜一切?
承認你並沒有麻木。
承認你在乎。
承認那個本來的自己。
承認你的愛。」

共勉之。

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

享受愛

「原來他們除了能幹,還有更令我值得學習的美好特質 -- 是他們的善良及慷慨。」




都已經一段時間沒有追看大台的電視劇。當我知道<<收規華>>還不錯時,我第一時間便追問身邊人,有沒有抄襲甚麼劇集的。然後身邊人冷冷回一句: 「講香港三十年代,應該不會抄韓劇吧。」我心諗,咁咪好咯,俾返少少創意出嚟,唔好成日要我地香港人失望。然後我便很放心追看。

當中令我咬牙切齒的一段,就是沈一然一心打算跟梁芯結婚,買好所有嫁妝,置好大床,居然沈一然提出婚禮延期,他為求自保,不惜娶查爾頓的女兒為妻。如果換轉我是金華,我都會去教堂打沈一然一身,因為,自保可以有很多方法,可以考慮說服查爾頓先留在香港一會,保一保住他,然後再從長計議。總好過走去娶MARGARET,欺騙人家女兒感情,又拋下梁芯。整件事都攪得超難看。你可以說,因為大台的劇集一向膠,所以連戲內的主角行徑都膠,但我並不是想跟大家討論大台劇有多膠。我觀察到一件事,沈一然愛梁芯,但他更愛自己一生的使命,又以童年陰影為助力,故能為保江山不惜一切,放棄美人。

到底事工重要,還是愛重要?

不止一次聽說過,公司一個改朝換代,整個部門都要起身。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可以隨時被取代的。那麼自己做老細吧,市場的需求是變化不定的,看看出生率低的時候,就算自己開一間小學,恐怕也會為未來十年生意額而患得患失。 這個世界,可以有很多個 EXECUTIVE去服侍一個老細,但,你在你愛的人心目中卻是獨一無二的。如果沈一然不會被那幾個所謂的探長嚇到,能冷靜下來想想,又或跟金華BRAINSTORM一下,他就會醒覺,梁芯心目中只有一個沈一然。

人天生是驕傲的,很容易被一些無無聊聊的所謂優越感沖昏頭腦,夢想一朝得志,大地在我腳下,便能呼風喚雨。所以大家都為事業前仆後繼 -- 阿囝阿囡功課如何呀? 不知道。老婆最近心情不好? 不知道。阿爸跌倒入醫院? 我開完會再趕埋個PRESENTATION再幫老細買少少野先可以去探佢喎! 當然大家供樓好重要,但你愛的人,才是你活著的原動力,才是你想供樓的最初原因。試想,你家裡全部家人都消失,沒有人再需要你了,你的千呎大屋立時只落得空洞二字,每晚回家只看見四面牆。

有一段時間,我只顧外出建立自己,少陪了家人。事實,我想跟父母一樣有才。然後,有好幾次,親友講起一些飯聚、郊遊,甚至工展會掃平貨,我都不在場,心裡感覺欠缺了些甚麼。最近,大時大節,都幫助父母,合力做好菜餚,讓親友好好享用。父母辛勤煮食,我在看著,原來他們除了能幹,還有更令我值得學習的美好特質 -- 是他們的善良及慷慨。他們將自己分享出去,讓身邊人好好享受。

當我們每天向前衝時,别忘了我們被有些人愛著,只想我們享受被愛著。

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

20150922



 
 
朋友講她被辭退了。

其他朋友在fb祝她get a new job soon。但我叫她enjoy life! 她立即回我一個yes!

是的。錢很重要,工作很重要,懶惰是大惡,被辭退應好好反省。但是,知道自己是誰,及怎樣去面對以後的人生,都很重要。

不是以工作定義我們。是因為我們愛生命,愛自己,愛自己的長處也愛自己的弱點,所以我們才愛自己在做的工。

Anyways, enjoy life, my friend.

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

每個人都是大衛

<<DAVID AND GOLIATH>> 讀後感

透過九個不同事例,講述事主如何突破自身重圍,打敗自己的歌利亞。









每個人在困難面前都可以很渺小、很無力。

小牧童大衛打倒巨人歌利亞的事跡,有人認為天方夜譚。但因為大衛不是憑蠻力,而是智取。大衛以機弦甩開一塊石子,石子進人額內,歌利亞就仆倒。

<<DAVID AND GOLIATH>> 透過九個不同事例,講述事主如何突破自身重圍,打敗自己的歌利亞。

為甚麼考進名牌大學反而令自己變得渺小? 只就讀普普通通的大學反而能夠突圍? 這是因為名牌大學好比一個大魚塘,大魚塘裡有很多大魚,小魚要步步為營,稍一不慎就變成了大魚的點心。作者講述一個有認字障礙的人的例子,他自小不能認字,也沒有上大學的打算,在太太的鼓勵下,他選了一家排名較普通的大學修讀學士課程。作者形容這就是他的小魚塘,他以一個小魚塘作開始。後來他憑著不斷進修,一步一步進入更高層次的學府,及工作經驗的累積 – 因為他的認字障礙,他不去閱讀文字資料,他搜集資料的方法是聆聽。現在他是美國赫赫有名的律師。

作者亦講述一個童年坎坷的人。他生逢戰亂,見過不少驚慄場面; 他生在一個沒有溫暖的家庭,甚至發現父親自殺伏屍在浴室,令他變成一個冷漠的人。但這些反而造就他進行六十年代凡人皆怕的兒童血癌研究 -- 兒童血癌病房經常一地是血,他覺得沒甚麼,因為他以前在戰亂時目睹的更恐佈; 他完全不畏任何阻力,只要是他認為可行的對的就去做,同事排擠他,上司說他是瘋子,他都沒有感覺。他及他團隊發現的兒童血癌療法一直沿用至今,將它由死症變成可痊癒的。

我們未必需要贏在起跑線,可以換個角度想想,如何將缺點變為力量,打敗我們的歌利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