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

閱讀有感 20151030


「無論你的夢想有多小,或有多大,每個人都應有追求自己所願的勇氣。」






有次跟朋友聊,講起自己平生兩大最愛,一是衫,二是書。

有人天生麗質,所以愛衫,愛裝扮,穿甚麼都漂亮。有人天生聰明,所以愛讀書,一讀就曉。我兩樣皆不是。

小學時,每天我都有很多功課,當時的我很難想像,星期一至五都對著書,然後空餘時間又是對著書。直至中學,有兩年時間在加拿大,有一點是被迫到埗,心裡的鬱悶久久不能散去。幸好我們一家都是愛書之人,basement裡的書裝滿了一櫃一櫃,隨手拿幾本來看,不知怎樣,心裡舒坦不少。

去到中學,我的衣著仍是很隨便,甚至是土包子,我也太純真,認為內在美能衝破一切。未幾,我開始觀察怎樣可以穿得再好一點,甚至會請教別人,好讓別人多給我意見。於是,我等到一個機會 – 當我一上大學,我最關注的第一件事,是如何給自己一個耳目一新,好好地給自己一個新形象。自此之後,我對服裝有要求,甚至學起化妝來。認識到做一個內外俱備的人的重要性。

翻看很多人的人生,都不是因為優良天資而成材,相反,有些人是因為他們本來就甚麼都沒有,只基於一份單純的渴慕,認為對的,就去做,很簡單。知道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嗎? 在巨人歌利亞面前,小牧人大衛甚麼都不是,但他一心只想辦法打敗歌利亞,力不能勝,唯有智取。弱勢轉化成強勢。

(更多有關資料,可參閱以下連結:
http://sophomoreloves.blogspot.hk/2015/09/blog-post_21.html )

一位中學生跟我提過,他懷疑讀書的意義及價值,不想用功,不想上大學。。。

 「 做YOUTUBER都好搵到錢架,做咩要入大學?」

年紀漸長,才會更明白,上大學不單是拿一張沙紙。人生是一場旅行,很老土,也很真。讀大學也是整場旅行的其中一站。是的,有些人沒有上過大學,也很成功,所以我說,讀大學是旅程的一部分,你會用「成功」或「失敗」這類形容詞去標籤你的旅行體驗嗎?上大學後,將會獲得一個前所未有的人生體驗,可能你自始就被改變過來,你的世界也被改變過來,何不一試?

(旅行、體驗不代表閒盪、發夢、不做事,當然在大學也需要爭取好成績,不要理會坊間所言上到大學就等同上了岸,小學中學時幹得那麼辛苦,大學時就好好胡混一番,過來人身份告訴你,你將來會感到若有所失的。這些可延伸出另一話題,容我們往後再探討。)

無論你的夢想有多小,或有多大,每個人都應有追求自己所願的勇氣。不要一味將自己放在一個酸溜溜的罈子中,覺得自己不能走出框框。認清自己想要的,放手去追,就這麼簡單。

你今天可以說我不學無術或穿那麼多年衣服仍是醜,我沒所謂。我很滿足,我想做的,我勇敢去追了,已突破了昔日的我。

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

20151029



旅行文學是有其吸引力的。

不同年紀,自有不同體會。

祝福大家。

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寫BLOG有感 - 20151027


「有時,可能走得愈快,便愈容易迷失,因為太急著趕路,而忘記了初衷。」





最近看某演員的專訪,他決定做與不做一個角色,有這樣的考量。。。 "If you don't feel it, don't do it."

跟爸媽討論上課前唱國歌的問題。其實香港以前是英國殖民地,上課前都不唱英國國歌,不如隨便找一個街上的香港人來問問,對中國還是對英國更有歸屬感?不是每天重覆,就會接受,就能產生連結。

寫字也一樣。本來,我以為最多三日就能寫完一篇。最初還可以,因為一堆資料在腦袋裡塞住太久,寫呀寫,寫呀寫。。。後來我發現獲得資料後,最好應給自己時間消化一下。寫讀後感便最有體會,讀完一本書,用兩日讓自己好好想想全文的喻意、人物之間的關係,甚至一本書單純給自己的感覺等等,再加上工作及其他生活瑣碎,三日就要寫好一篇,可以讓自己變得很忙。

最近,發現人真需要休息。工作完了,好好睡一覺或看一看電視或發一發呆都是需要的。不要將時間表排得太鬆散,也不要把它安排得太密。太密的時間表,會讓人變得焦燥急亂,而且也會錯過很多美好的時光,例如和家人及朋友相處的機會。



聽說,走得快,可讓人在短時間內觸及更多事情。但有些事,不可為令自己走得更快而擱在一旁。有時,可能走得愈快,便愈容易迷失,因為太急著趕路,而忘記了初衷。


If you don't feel it, don't do it. 堅持感覺對了,才做,堅持感覺對了,才寫。踏實地走每一步。

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不在其位,不明所以


<<邱吉爾 - 樂在危險的人生>> 讀後感

「。。。人生自當險中尋 (live dangerously) ,隨遇而安。不要害怕,船到橋頭自然直。」





看這書的心態,並沒希望去評邱吉爾的功過,或好像忠粉一般往他的臉上貼金。我常懷著一個心態,我只是一介小女子,去評論世界級領袖甚至一個擦身而過的人的功過,未免太武斷。旁人指指點點很容易,身在其位才明白箇中滋味。正如邱吉爾為擁護愛德華八世,在國會被同僚怒轟,攪得淚奔收場。 擁護一無是處的愛德華八世,邱吉爾的想法有時令人費解。他活該被冷待,但一個領導人所想的,可能一心只想顧全大局,或另有苦衷。這一幕感覺好涼薄可憐。

作者利用簡潔的文字,輕鬆的方式來簡述邱吉爾的生平。

邱吉爾仕途上處處被誤解波折重重,他以繪畫來醫好自己心中的痛楚。他用色鮮艷,盡顯心中的熱情,朋友都樂於收藏他的作品,最後更在藝術界佔一席位。正式無心插柳柳成蔭,外在內在俱有所得。

後期對流言蜚語的態度更練得爐火純青,最亮點莫過於他向喝倒采的人獻上飛吻。

邱吉爾的文詞秀麗、情感真摰,不畏任何阻力,不理別人的眼光,感覺來到便寫。一次股市失利加上勢力流失再加上車禍身受重傷,寫下動人的篇章:

「天地有大愛,給與大地兒女不論人類、禽獸之試煉,不致超乎上天的惻隱之外。世間所謂之煉獄折磨,若非出之於人類的殘酷,根本無以致之。至於其他,人生自當險中尋 (live dangerously) ,隨遇而安。不要害怕,船到橋頭自然直。」

他以八十歲高齡卸下首相一職,為最後一場演講精心準備:

「黑夜終有破曉之時,公平競爭、友愛世人、尊重正義和自由,終將帶領苦難的世代大步邁進,掙脱吾人淪落之醜惡世紀,平靜、凱旋向前。值此之際,切莫退縮,切莫頹喪,切莫絕望。」

他死前的遺言是:「真受夠了這些。」偉人有他自己的內心世界,有他獨有的掙扎,被吹噓過度,被批評過份,是不身在其位,不完全明白箇中感受。

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

閱讀有感 20151014


「人生,很重要的,唔扮野,做自己。」



寫文章的好處,就是可隨時回顧以往的所思所想。翻看以往自己寫關於看書的文章,感覺很有趣,也得著一些啟示。


記得某年一晚,跟朋友專程到一個別致的餐廳聊天,點了特色的飲料,吃著惹味的黑松露薯條,大家都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。。。


「其實你的外貌根本就跟你的行為愛好不相配,所以一般人就會覺得你『扮野』。」


我不介意她這樣坦白。坦誠是維繫友誼的好方法。


我也並沒有懊惱。引用張家輝在<<激戰>>所言,活到這樣的年紀,做甚麼事還需要人理解嗎?

更何況,我自小就覺得,讓人猜不透是挺好玩的一件事。人與人,人跟自己,相處時需要摸索及有「發現新大陸」的歷奇性、奇趣感。到底你是誰?我很想知道。啊!原來你是這樣想的!真好,跟你又近了點。

所以,我只管開開心心做好我的事,包括閱讀、寫讀後感、投入讀書會。結果,我得到前所未有的愉快及平靜。而且,還在一眾戰友身上 (或稱書友,提到一個「戰」字,又好像未免有點激動),感受很多。

其中,一位書友分享了一本書,書的作者本身是打工族,因喜好使然,毅然半工半讀哲學博士。我看到這個,立即LIKE! 多讀書,此終是好事,隨自己喜好讀書,更加事半功倍。令我有一些「異於常人」的計劃,也得此作家的啟發,確信需要火拼進行。

又,一位書友讀到一本書,是講及生與死、人與人。思想一下,如果我們下一秒就掛,還會是這樣做人嗎? 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,即使不捨,也該心存感激,然後揮手道别。」我低頭,想起我逝去的親人。


喜歡讀書會的氣氛。要是真每兩個星期讀完一本書寫一個讀後感,那該多好。我還想好了,這一季都選男性作者的書,下一季選女性作者的書,要看一本梁望峯,一本卓韻芝,也要看關於以色列的。。。


人生,很重要的,唔扮野,做自己。我經常提醒自己,我是中學時常在圖書館閒蕩的那個我,我是熱愛追求知識的那個我。

正如,大家也一樣,要做自己,無人能阻。

借自己的分享自己的 -- 五年前寫關於看書

「和一堆書,就渡過幾十個年華。」
 




回看自己五年前關於看書的文章,覺得是挺有趣的。那種真,那種心,讓我回味。


看書
二零一零年八月三十一日
這兩星期生病,而在家休養期間,便持續了我最喜愛的活動 -- 看書。

記得小時候,不喜歡看書,只看畫報,《兒童樂園》、《黃巴士》家人買來為我而設,實情是我更愛看他們的《明報周刊》及《姊妹》,因為畫報上有漂亮姐姐,她們都是長得好看穿著華衣美服的藝人及模特兒。有一段時間,媽媽阿姨看完的《姊妹》,我都悄悄收集起來,詳加細閱,最喜歡看每期的時裝配搭及婚紗介紹。

到初中,除各式畫報外,開始看亦舒,覺得埋首書本這個活動,很適合當時不愛運動又忽陰忽晴的我,然後就開始到圖書館,專挑名著來看,其實我沒耐性看完整本,莎士比亞翻過幾翻,張愛玲十年後看得懂十年前看不懂,巴金的家春秋很長很長。。。亦會買些流行小說來看,李敏、張小嫻、阿寬,可能以上三人皆是編劇,創作出來的故事大綱及文字富有戲劇感及幽默感,較容易消化,從來不看席絹的,驟看那些朦朧少女書本封面,我看怕!

交交集集,形成今天的我,很多書看看無妨,只要大綱夠吸引,或涉及當時學習的領域,又或者作家本身是個有趣人物。

承接我既有對編劇出身的作家之興趣,李碧華至今我仍是追捧著的,看《霸王別姬》及《川島芳子》的書比看電影精采得多,電影都把這兩個故事拍得太單薄了。。。

張愛玲以傾城之戀最著名,但我卻偏愛紅玫瑰白玫瑰,沒事做便拿出來翻看,然後發發呆,男主角張振保事業有成,處世謙遜有禮,性情不慍不火,是男人們的模範,但在愛情上有常人一般的激情與迷思,他同時有紅玫瑰,與白玫瑰。

「娶了紅玫瑰,久而久之,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,白的還是『床前明月光』; 娶了白玫瑰,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,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。」

最近開始留意林燕妮,發現她的一生都夠精采,年青時是ball后,又是廣告公司老闆,又是香港最受歡迎作家之一,下半生洗盡鉛華,對世情看化,但並非不問世事,依然好學,至親相繼因癌病離世,處世態度卻輕鬆活潑,例如她以動物百態來跟人類一些慣常行為作對比,都夠有趣。

「像雄獅般跟母獅做了一次愛,母獅生下幾頭小獅子,雄獅便跑掉了。沒有獅子會說牠是負心漢,母獅也不在乎,獅子界沒有怨婦的。」

「人麻麻煩煩,下雨要打傘,你見過要打傘的老虎嗎?」

還有,年輕女i-banker的成長歷程、內地作家看香港男女百態、台灣名人父子談做人處世、香港百年企業發跡史、漂亮又敢言女律師生活點滴、每頁只有一個句話的、末代皇帝自白、可愛女名星下廚心得、影后教減肥。。。無無聊聊一大堆。。。

以往看書,是為看人家所寫的,感到認同,便成了自己的信念。後來,人長大了,更加認識自己,有自己的思考模式,看人家的文字,像是在認識一個人或一個人的敘事觀點,加以思考,或跟別人討論,打入腦海去,可能是一個結論、一些討論經過、一些別人的看法、一些以後的生活實踐,甚至是一些回想。

很多人求學時期對學業著緊程度很一般,但對課外書本的追求卻是持之以恆,得來的感悟是銘記於心,學以致用,令我印象至深。

和一堆書,就渡過幾十個年華。


 

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

有一種情叫一起探索生命


<<星期一的心靈夥伴>> 讀後感

「致為生命一起努力的我們。」





真誠會令自己受傷,而且不是能攀高的表現,智商高的人通常狡詐,無敵就應當寂寞。我一直對以上論點存有保留。 如何「靈巧像蛇,馴良像鴿子」,是學問。

作者John Kasich (港譯為卡西奇,書中稱為凱西克) 是美國政界猛人,日理萬機,擁有很多人夢寐之求的,亦習慣在爾虞我詐的圈子裡面面俱圓地打滾,但他壓根兒對生命的熱情,令他鼓起勇氣,組成尋求生命真義八人組。如斯一班猛人,每個月抽出兩個星期一,不講利益純粹探求人生。他們的討論特色是夠真誠,有疑惑就問,有意見就講,用腦思考,用心感受,維持廿年之久,由互不相干,至現在已是彼此的密友,互相扶持。他們也承認這兩個星期一次的約會,是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
全文敘述是一種淡淡的感覺,但帶出不少愈咀嚼愈濃烈的感動位: 有位成員不能再親身參加讀書會,凱西克為著作此書,特意訪問這位昔日書友,「他說,自從離開小組後,他的心中就有個洞」。一個大男人,而且是高高在上的男人,他描述自己的心「有個洞」。世上每個人都只是凡人,他就跟我們每一個一樣,當失落了一些東西 (有時,甚至不知道欠缺了甚麼東西),心裡有個洞。正如凱西克在文中提及,他們是普通人,比較繁忙,腰圍有點粗。他們一班被視為精英的普通人,每次讀書會就好像執拗的大男孩們在為自己的疑惑辯論,也讓人會心微笑。

全書後半段紀錄他們的辯論話題,當中亦是不少人所苦苦追問的,例如: 為何有戰爭? 為何上帝容讓大批大批的人死在一個殺人狂手上,而殺人狂能在世上大搖大擺的活著? 他們一邊廂在書中討論,我另一邊廂好像溶化於其中,有了自己的論點,也是我一直的看法 對於大壞蛋,活著可能比死更難受。

只要心存善念及希望,無論生命處於任何光景,也值得跟身邊人一起細味生命,享受生命,明白生命。致為生命一起努力的我們。

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

20151005


 
 
「有一天我們總會知道信靠恩賜和信靠賜恩者有甚麼不同。恩賜也許一時好用,可是賜恩者是永久的愛。」

無論有沒有信仰,也是值得細味的一句。

人會老,萬物有窮盡,頭上的一片天此終不變。

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

緊握

「不是當事人,不能體會當中的苦。」






一日假期,閒逛一下,稍稍歇息,享受一份茶餐廳的西多士,已非常感恩。每當我想起同一時間世界上很多人身處飢餓之中,我便更覺得,只是有簡單溫飽,已無慾無求,不敢向上天多要。

不是每個人都有一手好牌,總是有幸有不幸的。當手執爛牌時,我會提醒自己,要更加努力,就算是爛的,都要盡力將它做得不要太爛。態度很重要。

朋友跟我不止一次提起,他友人的經歷,常常想要自殺。他的友人,我也略略相處過一下,令我印象難忘,她才藝出眾,美麗大方,做事認真,父母疼愛,衣食不愁,但多年努力追尋的夢想此終未能如願,很多時候都不能放開。 我萬分憐惜,叫他的友人凡事看開。朋友嘆: 「不是當事人,不能體會當中的苦。」

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想過自尋短見,包括我自己。猶記得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八歲,因為在校內英文成績一籌莫展,已被師長不知訓示過多少次,只覺得已走投無路。可能別人會覺得我很傻,為甚麼只為區區英文科要攪出一個死胡同,我只能引用朋友的一句,別人不會明白當中的苦。

人越長大,便越了解,每個人的路都有箇中的難處,人生的路真不易走。在旁指指點點可以不經大腦,但去愛去理解卻很難,當中可能是痛著去愛,放下自己去愛。

「當有人在絕望之中向你伸出手,你也將手伸出去,你盡可能地讓他們緊握你的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