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

太單純?


如果有人說你太單純,
這時,你可以反問對方:
「不單純,對閣下又有甚麼好處?
你最後又得到了甚麼?」

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自己最清楚自己




世界上,
有很多人跟你說 「你要這樣」「你要那樣」;
其實,
就只有自己,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。

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

人生才是我的正職

 

人生才是我的正職 --
《給回來的旅行者》讀後感

 

「我不是孤獨流浪,我有同行者,他們埋藏在世界不同角落,都一起走在人生的旅途上。」

 

 
 
第一次看到這本書,被封面上的一句說話吸引過去: 「人生,才是你的正職。」跟我本身相信的 -- 人生是一場旅行 -- 都相似。當我拿起書翻了幾頁,我讀到一些文字。。。
 


「一個人走在世界的路上,真的不會只有一個人。在世界某處,還有另一個人陪著你一起走。。。」

「與其把長途旅行當生活,不如把生活當長途旅行。」

然後,我又看到書內好些圖片,拍得有點味道。

我相信,這是我會喜歡的書。

作者藍白拖是一個曾在世界各地流浪的人。

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的真實,甚至呈現出他的缺陷: 無力感、偏執、自我中心、不夠孝敬父母。。。他帶著很多人生的疑問踏上旅途。他在寮國遇到一位洋人,這位洋人平時不工作,每天只抽大麻、開派對、玩音樂,他便對自己說,他不要像這洋人一樣。旅途上的所見所聞,加上時日的沉澱,致使作者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踏實做工、謙卑做人、對父母關愛憐憫,也熱衷與他人分享。作家,就是以自己真實的生命,來影響別人的生命。

還有那些會說話的圖片,有的壯闊,有的哀愁,有的能喚醒人。。。我注視這些圖片良久,我相信拍照是其中一種表達思想的方式,從圖片可感受到作者旅途上的心情: 流浪者的心是壯闊的,有時會哀愁,有時會迷失,走過一些紛擾後,彷如重生。

適逢與家人結伴到台灣探親,書中的一段,恰如在呼應我旅程的感受。

「現在回頭看,一個人旅行時的確走得比較快,但走太快容易跌倒與孤單; 一家人旅行像是兩人三腳遊戲,要學會溝通、合作、扶持,雖然走得慢,但會有人扶住你,會有人陪著你一起歡笑與抱怨。這些都不同於一個人的孤獨流浪。」

我知道,我不是孤獨流浪,我有同行者,他們埋藏在世界不同角落,都一起走在人生的旅途上。聽說,上帝都給每個人使命,但得經歷一些困難,一些歷練。有人好像作者一樣,放逐自己到天涯海角,得來一堆人生感悟,感動他人,有人好像我看過的一位演員,小時父母離異,久久不能釋懷,終發現舞台能釋放他的情感,多年後,他變成一位國際級演員,他的作品,甚至他不經意說過的話,都滋潤人心。

人生是默默耕耘得來的。是的。人生才是我的正職。

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20151110



多謝像大姐姐一樣的朋友,帶我來到
王心心 x VOCO NOVO新詩舊詞音樂會。

令我偶遇余光中老師的詩。以歌唱形式演繹,又是另一種味道。



《鄉愁》

小時候,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。
我在這頭,母親在那頭。

長大後,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。
我在這頭,新娘在那頭。

後來啊,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。
我在外頭,母親在裏頭。

而現在,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。
我在這頭,大陸在那頭。


之後,在youtube看到王心心老師的其他演出,有驚艷的感覺啊。




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

感性可以很健康


「好好擁抱感性,感性其實並不肉麻。正視感性及付諸行動,會令感性來得很有意義。」







很久以前,有一段時間,我發現我的整個人有一種不連貫。我能在人前開懷大笑,笑得淚都掉下來,但有時一班朋友圍著玩時,我會躲起來想東西,看過一些電影、聽過一些音樂、春夏秋冬的變換交替、樓房拆卸、有人在街上行乞。。。我的心會酸。有時,我會跟別人說,你看,他很可憐,年紀大了還要在外行乞,然後,別人便會跟我說,他可能年少時拋妻棄子才落得如此下場。但我仍是會感覺他很可憐,心酸酸的。

後來,才認識到,這是一種感性。

之後,我很糾結,我不明白,我可以瘋瘋癲癲的,我可以不顧儀態在街上狂奔。。。我笑點很低,但為甚麼我會有那麼多傷春悲秋的感覺呢?

後來,才認識到,原來人是有很多面的,不是單一的情感。一個人可以感受愉悅,同一時間,也可以憂愁。

<<玩轉腦朋友>> 裡的阿樂及阿愁 (又講呢齣戲。。。),阿樂經常很懷疑阿愁的存在價值,直至有一次歷險中,遇上乒乓,當乒乓沮喪時,阿樂類似叫乒乓要keep fighting、加油,怎料乒乓顯得更無力,阿愁只是說,我很明白你的感受,於是乒乓哭了一場,便沒事了。阿樂才領教到阿愁的威力。

生存在世上一些年,領略到其中一件事,就是,感性可以好健康。當一個人明白自己原來有感性這個部分之後,反而會豁然開朗,在生活態度、喜好、工作、人際關係都有更適合自己的發展。當一件事放在面前時,if you don't feel it, don't do it, 如果感覺對了才做,即使是小小的,但會更有踏實感,更有目標感,更用心排除萬難,因為這是一件於自己很有感應的事。

聽過張陳培南師母的講道,非常深刻,她以<<玩轉腦朋友>>這套電影做借鏡,鼓勵我們明白自己的情感,阿樂、阿愁、阿憎、阿驚、阿怒都要一同正面發展,不要將自己藏起來,也不要懷疑自己,當我們是一個正面而有溫度的人時,我們的表達會成為很多人情感的出口。

有段時間,被標籤為「愛玩面書」、「愛炫耀」、「愛集合世界焦點」。當時,很無奈,開始把自己藏起來,因為不想再把誤會深化。後來才看通,社交平台是其中一種人與人之間愛的互動。不想再隱藏自己,好想將自己的意念與感覺以正面而有溫度的方式分享出去。 正如家母所言,總有人會想看自己的文字,因為這個世界有千千萬萬人,有千千萬種不同的需要。

好好擁抱感性,感性其實並不肉麻。正視感性及付諸行動,會令感性來得很有意義。「滋潤人的,必得滋潤」,是愛,是互動,是鼓勵。感性得嚟好健康。

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他們不寂寞

《又被寂寞發現》 讀後感

「年輕的時候,我們看自己是一粒微塵,原來不知不覺,對身邊人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地位。」


 



有一些年,我都在找這本書,最後,我在公共圖書館找到它了! YEAH!

梁望峰的作品,情感細緻,但簡潔易明,又不失幽默感,青少年閱讀起來很順心。我早已超過閱讀梁望峰作品的年紀,但每翻開一頁,都會心微笑。

全書記載了天定和觀雪的書信來往。 主角的名字有點土,令我有點發麻。因「寂寞難耐」四字,從此兩個不相識的人便連在一起,成為筆友。如果有人寫「寂寞難耐」四字去徵筆友,對唔住,我會笑咗,因為真係好土。「寂寞難耐」亦會令我想起李宗盛,就會型返少少。不過都係會起雞皮。

但是,一直看下去,便會很開心。故事背景是那個還會在茶餐廳借電話的年代,大家開始玩起ICQ來,但天定選擇了寫信交筆友,深信書信比ICQ真實。看他們之間的書信,是中學生之間的真誠及坦蕩蕩。天定說自己考試考得很差,立即躲在廁格裡撞門; 觀雪覺得自己平時做的沙律很好吃,於是抄一個餐單給天定,而天定回她一個公仔麵餐單,還誇口煮公仔麵需要心思、是一門藝術; 觀雪給天定寄上一個心理測驗 (一封信),然後天定就答 (一封信),然後觀雪就分析天定的答案 (又一封信),然後天定說這個測驗有點假 (一封信),然後觀雪又再寄另一個心理測驗給天定 (一封信),天定又答 (又一封信),觀雪又分析天定的答案 (一封信)。。。看似幼嫩,但這就是中學生的情感流露方式,那麼的單純,所以會心微笑。

曾經跟友人提起過,如果我年少時去住HALL的話,不足三天,我的室友會知道我很多私密,因為那個年紀的我就是很喜歡跟人甚麼都聊。所以很珍惜年少時的回憶。想起一件小事就寫一封信,無無聊聊,卻很有趣,曾幾何時,同在香港,但跟朋友也以書信來往,是的,收信的一刻,精神會振奮起來,就好像天定收到觀雪的信的反應一樣。

觀雪表示不想打擾天定的溫習進度,所以不給天定回信,天定卻看觀雪的書信很重要,沒有了觀雪的信,只有書本,才是真正的寂寥。 年輕的時候,我們看自己是一粒微塵,原來不知不覺,對身邊人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不論最後一封信有沒有寄出都好,其實,他們一點也不寂寞,因為有了彼此。他們很好。


後記: 我依照天定的「好介紹」,做了一個「天定公仔麵」。好簡單,公仔麵一個,不要煮太熟,要剛剛好。另一邊廂,把一隻雞蛋跟味粉拌勻,然後趁熄火前倒在公仔麵上。我實在超有好奇心。結果我得到平常煮熟公仔麵一個。多謝觀賞。

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

20151104




我深信除麻雀呀、孔子呀、四大發明粥粉麵飯呀,中國的好東西還有餃子。百吃不厭。雖然沒有親手包餃,但親自下廚,加上陳醋,別有一番滋味。


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

小學生學副詞

「我試去問一些中文程度尚可的大人,他們也覺得很奇怪,認為小學生去分辨這個有點過早,中學時才會學到的。其實是更像在問一個小學生『你認為生命是甚麼? 你認為死亡是甚麼?』。好抽象。」




剛剛跟小朋友講過甚麼叫副詞。他讀小四。

老實,以我記憶,在小學時,於中文科,未真正學過甚麼叫副詞。跟大家溫故知新一下 (又或大家從來沒有聽過),我手上的筆記是這樣記載的:

「副詞是用在動詞、形容詞或主謂詞組前面,從意義來說,副詞主要表示時間、處所、範圍、是或否、情狀、語氣和關聯等的詞。」

講一些例子吧。立刻、即刻、漸漸、慢慢、還在、總是、偶然、到處、獨自、東、南、西、北、極、格外、頂 (不是粗話。即是你可以說「我頂喜歡看電影的!」)、僅僅、果然、依然。。。太多不能盡錄,給你一條連結慢慢欣賞,反正我就不是要教大家中文。https://hk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70419000051KK04164&p=%E5%89%AF%E8%A9%9E%20%E4%B8%AD%E6%96%87





筆記中也記載形容詞及副詞的分別。我看見小朋友很耐心做一道題目:

「光是這一項發明,就用了他半生的時間。」

請分辨出當中的「光」字是形容詞還是副詞。

小朋友答案: 形容詞。


好,下一道題目。


「光說不做的人,只會浪費時間,是不會成功的。」

請分辨出當中的「光」字是形容詞還是副詞。

小朋友答案: 副詞。



問題來了。



其實兩句當中的「光」字,意思都一樣,第一句意思是「淨係呢項發明都用左佢半世人時間啦!」,第二句意思是「齋講唔做,浪費時間!」,都有「淨係」和「齋」的意思。


既然兩者同一意思,小朋友為何將一個定性為副詞,另一個定性為形容詞?


我突然在想,小學生去分辨哪個是副詞哪個是形容詞,真的能分出來嗎?我試去問一些中文程度尚可的大人,他們也覺得很奇怪,認為小學生去分辨這個有點過早,中學時才會學到的。其實是更像在問一個小學生「你認為生命是甚麼? 你認為死亡是甚麼?」。好抽象。所以,為應付考試,叫小學生去強記是一種方法,看見某些字便自然代入,不花時間深究太多。於英文而言,有「ly」的就是adverbs,如happily、joyfully、independently,都是可一眼看出的。於中文而言,要分辨出副詞,除非小朋友看通了它的真正定義,否則都是要強記課本。

朋友的一句,令我細味: 「世上只有小童才能感受真實,大人太多『國王的新衣』了。」

我有個迷思,為何將小學的學問攪得那麼深奧?提早學習成年人思維真的會令孩子更聰明?不禁思想,我們所身處的社會,是一個怎樣的社會?我們又其實是怎麼樣的一班人?